當前位置:首頁>資訊>電商資訊>電商平臺監督機制缺失
互聯網經濟時代,電商平臺在給大眾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,也因為渠道、銷售方式等成為假貨的集散地。在電商剛開始的時候,假貨就一直是被大眾詬病所在,這么些年過去,假貨依然是電商繞不過去的坎。為什么電商平臺假貨屢禁不止?
1.國內多數電商沒有獨立商檢部門
對于假貨,電商平臺一直沒有有效的手段,甚至很多電商都沒有獨立的商檢部門。作為國內著名電商平臺,直到2015年12月上旬,阿里巴巴才首次組建平臺治理部,負責電商平臺打假等管制。
假貨橫行的另一個原因是,假貨雖然帶來了很多問題,比如對于知識產權的漠視,陷入價格戰惡性循環,但在某種程度上也變相促進了電商平臺的發展,為電商平臺帶去利益。而且打假需要投入的人力、資金成本太高,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之下,電商平臺也不愿意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打假中去。面對假貨,電商平臺往往是抱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。只有被拆穿后,才采取亡羊補牢的彌補手段。看似誠懇的道歉,絲毫不能彌補電商平臺事先不作為種下的惡果。
2.先漲后降,空買空賣、信用監督缺失
除了假貨問題以外,電商平臺在價格上玩得把戲也層出不窮。其中最被消費者痛恨的當屬先漲后降,甚至已經成為電商平臺的“潛規則”。
空買空賣、惡意刷單雖然能夠在短期內快速提升電商平臺上賣家的信用度,造成一個個銷量神話,但后續的退貨問題也更容易集中爆發。來自中國行業研究網的一份數據顯示,2014年“雙十一”退貨率達25%,部分商家甚至高達40%。其中,某品牌天貓旗艦店近30日的退款率為34.94%,遠比行業均值高出約30%。
在由數字、信用度等操控一切的電商平臺上,空買空賣、惡意刷單雖然是商家為追求銷量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,但絕不能因此就縱容。歸根到底,最后損害的還是整個電商行業的發展。而監管的缺失,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予這些行為大開方便之門。如何應對,值得深思。
3.虛假宣傳泛濫
電商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,除了便捷的購買方式以外,層出不窮、觸手可及的花樣優惠活動也是重要的推手之一。登陸電商網站,映入眼簾的往往就是“秒殺價、一元購、最低折扣、好評率99%、無差評、全網銷量第一”等字眼,十分具有沖擊力。但如果輕信這些夸張的宣傳字眼,消費者就真的被忽悠了。
無論是一般人不可能搶到的秒殺、一元購背后的陷阱,還是永遠都有的最低折扣、刷出來的好評率99%等,其實不過是一場虛假、夸大宣傳的游戲而已。為的就是制造各種爆點,以吸引消費者關注。
去年10月份,國家工商總局發布《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定》,以詳細的條例為依據,嚴打各種虛假宣傳行為。只是面對電商平臺的糟亂,并沒有取得太好的效果。
浙江省軟件協會 | 雙軟認定企業 | 軟件企業編號:浙RQ-2016-0157 | 增值業務電信許可證:浙B2-20110469
杭州市余杭區利爾達產業園1幢7樓
? 2008-2025 版權所有 杭州啟博科技有限公司
電話咨詢
免費試用
預約演示
獲取方案
2022 春耕計劃 好禮相送免費體驗 火爆全網的小程序
社群團購 + 新零售方案 + 跨境電商分銷 + 視頻號分銷方案 + 私有化企業定制方案,更多專業方案免費獲取……
電話咨詢:139-0650-1422